为什么时间一直在流逝,而不会倒退?

为什么时间一直在流逝,而不会倒退?
12.1MB
00:0008:47
【解读】李南希
本期听外刊,我们聊一聊时间,为什么时间一直在流逝,而不会倒退?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们觉得时间过得更快?不同物种如何感知时间?质量和速度如何影响时间的快慢?
为什么时间一直在流逝,而不会倒退?从2014年开始,各大外刊对这个话题都有涉及,目前讲得比较全面又新的内容来自英国《BBC》Future栏目2022年10月4日刊。这篇文章认为,从牛顿到麦克斯韦再到爱因斯坦,这些科学家解决了很多物理学上的难题,发现了牛顿三大定律、量子力学、量子场论、广义相对论,甚至是量子引力,但都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时间会流逝。天体物理学家认为,部分答案可能来自于大约14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,还有一部分答案可能来自于宇宙的最终死亡。这是有一条时间线的,从宇宙大爆炸到我们现在的时间,再到宇宙死亡,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东西叫entropy,熵。
熵讨论的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。举例来说,一副新买的扑克牌,牌的顺序都是整整齐齐排列的,这个时候熵的值很低,而当我们只洗一次牌就开始玩的时候,会发现重复的、连续的牌很多,随着多玩多洗,牌就变得越来越随机了,对吧。当你洗牌时,增加了系统的熵,换句话说,增加了随机性。再举个例子,当一个物体加热时,它的熵会上升。在一块冰中,水分子是紧密排列和有序的。当冰块升温并融化成液态水时,分子会更自由地相互翻滚,它们处于更无序的状态。在蒸汽中,水分子更加无序,熵的值就更大。在一个热的蒸汽机中,水分子非常兴奋,到处乱窜,并迅速相互碰撞。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水分子碰撞、弹开另一个水分子的过程,并且把这个过程录制下来,倒回去看一遍,就会发现哪个时间方向是向前的,哪个时间方向是向后的。也就是说,产生热量的过程中,在分子的层面上,时间是相对的。
大家一旦有了这个意识,当我们从微观世界退回到宏观世界,才会发现从过去到未来出现了一个时间的箭头,不是说世界从根本上是以空间和时间为导向的,而是当我们环顾四周时,我们看到一个方向,日常事物的熵在逐渐增加,比如苹果熟了,从树上掉下来;我们手里的咖啡正在冒热气;纸牌正在被我们洗得越来越具有随机性。这个过程其实是奥地利物理学家、哲学家路德维希·玻尔兹曼首次意识到的。
大家知道了熵之后,就非常好解释了,我建议我们一起把视野再放大,让思维把我们抽离地球甚至是银河系,大家一起来想象,在宇宙大爆炸的时候,熵很低,140亿年后的今天,我们仍然处于大爆炸的余波之中,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时间对我们来说有一个方向。为什么说是目前呢?因为玻尔兹曼认为,宇宙中的熵正在增长,也许它将在某个时刻达到最大值。然后,热量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宇宙中,不再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时间停止了吗?大部分天体物理学家认为,随着这个过程的继续,一切都在衰变,宇宙走向死亡。
对于人类来说,在任何特定的时刻,我们看到的都是大脑所做的计算。因此,我们不仅能看到事物在移动,还能看到它们移动的速度和方向。在整个过程中,大脑整合信息并给出结果,所以在某种程度上,我们看到了时间。(https://www.bbc.com/future/article/20221003-why-does-time-go-forwards-not-backwards)
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们觉得时间过得更快?
美国《今日心理学》2020年11月29日刊说,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,一年代表了他们整个生命的10%,甚至是他们记忆的15%到20%。但对于一个50岁的人来说,一年只占他们可回忆生命的不到2%。还有一项研究发现,如果你让一个小孩安静地坐着,闭上眼睛,大多数孩子会在40秒或更短的时间内报告一分钟过去了。在成年人和老年人身上做同样的实验,他们可能会在60到70秒内报告一分钟过去了。因此,儿童的大脑比成人的大脑反应得更快,从而使他们在给定的客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意识体验。这反过来导致儿童主观的时间流逝比成年人慢。
还有一种观点认为,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会变慢。当然,记忆不仅仅是一系列图像,还有其他感官维度。但我们的主要感觉是视觉,因此我们的记忆很大一部分来自视觉。就像电影画面一样,一秒内看到的画面越多,画面传递的速度就越慢。一个人每秒看到的帧数越少,图像移动的速度就越快。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,大脑的神经视觉记忆会变慢,每秒记录的帧数在减少,因此会感觉时间过得更快。(https://www.psychologytoday.com/us/blog/think-well/202011/why-time-goes-faster-we-age)
美国《科学美国人》2014年7月1日刊说,一项研究表明,体重和代谢率决定了不同物种感知时间的方式。时间知觉取决于动物神经系统处理感觉信息的速度。为了测试这种能力,研究人员向动物展示了快速闪烁的光。如果光闪得足够快,动物和人类会认为这是一种持续的闪光。通过电极测量动物的行为和大脑活动,可以揭示每种动物感知闪光的最高频率,高频率眨眼的动物感知时间的分辨率更高。换句话说,对他们来说,动作和事件的展开会显得更缓慢——就像动作电影中的被放慢的子弹一样。
其实,老鼠和大象感知时间的差异不是大自然随意设置的,而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精心调整的。时间知觉、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之间的联系表明,不同的神经系统发展起来是为了平衡来自自然环境的压力和能量。快速的感知能力对鹰来说可能是必不可少的,但这会浪费鲸类宝贵的能量。狗接收视觉信息的速度比人类至少快25%,因此它们看到的电视画面应该是一系列闪烁的图像。(https://www.scientificamerican.com/article/small-animals-live-in-a-slow-motion-world/)
最后,我们来看一看质量和速度如何影响时间的快慢。美国《发现》2018年6月1日刊说,科学家认为,时间在低海拔地区比在高海拔地区过得更慢。借助专业设备,大家甚至会发现放在地板上的时钟比放在桌子上的时钟走得慢一点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地球拥有巨大的质量,它使它附近的时间变慢,低海拔地区离地球更近,因此时间也更慢。
在认识到时间因质量而变慢的十年前,25岁的爱因斯坦意识到时间也会因速度而变慢。对于一个移动的物体来说,时间收缩了。但要让人察觉到这种效果,就必须移动得非常快。20世纪70年代,人们在飞机上用精密手表测量发现,飞机上的手表显示的时间比地面上手表显示的时间慢,夸张点说就是比如地面上的表显示2点钟,飞机上的表显示的就是1点多。在今天,时间变慢可以在许多物理实验中观察到。(https://www.discovermagazine.com/the-sciences/now-means-nothing-how-time-works-in-our-universe)
行,本期我们聊到这里吧,希望大家没有听晕,还是很推荐大家看一看BBC的Future栏目,科普内容讲得都很细,词汇也不是很难,如果大家能够通过我的栏目真的看一看外刊,领略科普知识是很好玩的,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。行,我是爱读外刊的南希,拜拜了您嘞。
(点击上图收听往期栏目)
制作人:李南希
音频编辑:张译丹
审校:天健
发布时间:2022年10月10日